春意盎然,初心如磐。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3月13日,經開區黨政辦公室黨總支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及職工赴貝草夼地下交通站、里口山十八里擔架道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踐行初心使命”主題黨日活動,通過實地研學、沉浸體驗,進一步凝聚思想共識,激發干事熱情,為辦公室工作提質增效注入紅色動能。
踏訪紅色遺址 感悟忠誠擔當 活動首站來到貝草夼地下交通站,貝草夼村曾經是抗戰時期威??h委敵工站的秘密工作基地,因其特殊位置,成為開展地下活動的隱蔽戰場。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黨員干部們駐足聆聽“紅色間諜”王錫全、“女交通員”王錫榮等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與斑駁的舊物遺存對視,深刻體會地下工作者“對黨忠誠、嚴守紀律、敢于犧牲”的崇高品格。 作為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村,貝草夼村將紅色資源與鄉村發展深度融合的實踐,也為黨員干部上了一堂生動的“文旅賦能鄉村振興”現場課。大家紛紛表示,要從紅色歷史中汲取智慧,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中踐行初心。
走進歷史展館 見證軍民同心 在里口山十八里擔架道展館,黨員們通過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件件珍貴的文物,重溫了這條“紅色之路”的崢嶸歲月。1947年,面對國民黨軍的瘋狂進攻,威海群眾自發組成擔架隊,在里口山的荒山野嶺中徒手開辟出一條18里的“生命通道”。展館內,銹跡斑斑的擔架、磨損嚴重的草鞋、泛黃的戰地日記……這些老物件無聲訴說著軍民冒著槍林彈雨轉運傷員的壯舉。 黨員干部們凝視著影像資料中膠東兒女前赴后繼的身影,深切感受到“一副擔架連民心”的魚水深情。在紅色觀影廳,大家集體觀看的紀錄片《尋訪擔架道》更以親歷者口述、歷史場景再現等方式,讓革命后代的家國情懷直抵人心。
以學促干 擦亮黨辦先鋒底色 此次主題黨日活動既是一次紅色教育,更是一次思想淬煉。返程途中,黨總支書記趁熱打鐵召開現場交流會,黨員干部結合所見所感,圍繞“如何將紅色精神轉化為履職實效”展開熱烈討論。大家一致認為,辦公室作為中樞部門,必須對標革命先輩的忠誠與擔當:一要筑牢政治忠誠,嚴守紀律規矩,確保政令暢通;二要發揚攻堅精神,在辦文辦會、督查協調等工作中敢啃“硬骨頭”;三要厚植為民情懷,傳承擔架道上“枝葉關情”的奉獻精神,扎實做好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工作。
下一步,經開區黨政辦公室將持續深化“紅色教育+業務實踐”融合機制,把紅色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三服務”工作的強大動力,以更高標準、更實作風為經開區發展貢獻新的力量!